2024年5月份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2024-05-06 10:58 来源: 南江县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救援股 


近期,县减灾办组织县气象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等单位对2024年5月份全县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会商研判,并参考《2024年汛期和5月份及“五一”期间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形成了《2024年5月份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提早谋划,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一、2024年4月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2024年4月我县未发生自然灾害,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2024年汛期(5~9月)气候趋势预测:2024年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交替出现,出现极端气候事件概率偏高。总降水量850~1000mm,较常年偏多,有8~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涝重于旱,洪涝和地质灾害较常年偏重。汛期平均气温23.5~24.5℃,较常年正常略偏高,最高气温在41.0~42.0℃,稳定通过22.0℃的终日在9月中旬。初夏局地有轻度夏旱,盛夏个别地方有轻度伏旱,秋季连阴雨较常年正常。初夏(5~6月):5月气温略偏高,6月正常。5月降水略偏少,6月略偏多,多局地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局地有轻度夏旱天气发生。盛夏(7~8月):气温正常。7月降水正常,8月略偏多。有4~5次暴雨天气过程,无明显洪涝天气。8月中下旬有10天左右少雨天气时段,个别地方有轻度伏旱天气。初秋(9月):9月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量略偏多,秋绵雨强度较常年持平。

三、5月主要致灾因子及防范措施

综合气象数据、专家预测等因素,研判认为,2024年汛期我县气候背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突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

(一)风雹灾害。极端强对流天气频发背景下,我县风雹灾害发生风险较高,根据灾情管理掌握情况,我县4月部分地区已经遭受风雹灾害,但未成灾。风雹灾害具有局地性强、持续时间短、来势凶猛的特点,对农业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易造成毁灭性打击,动辄减产甚至绝收。各乡镇(街道)要及时关注辖区内风雹灾害成灾情况,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受灾农户指导,及时补种、改种,最大限度降低农户损失。

(二)洪涝灾害。预计2024年汛期我县可能有数次暴雨洪水过程,5月已进入汛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注意局部暴雨引发的区域性暴雨洪水、内涝以及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各种次生灾害,并做好洪水防御准备工作。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强化预案演练,配齐抢险应急救灾物资,加强与专业救援队伍的有效衔接,提前预置救援力量,确保科学、有序、高效应对处置各类汛期险情灾情。气象、水利、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强会商研判,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和灾害发展趋势,科学确定预警指标,精准做好山洪灾害危险区、暴雨区、中心城区、河流等区域“点对点”预警提示,打好转移避险“提前量”。优化分区分级管理举措,逐一落实每个危险区转移避险措施,结合山洪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做到极高风险区动态清零,村(居)民、施工工棚营地坚决搬迁避让,旅游景点及网红打卡地坚决关停;高风险区实施预报转移,“听雨即转、见雨就跑”或汛期不住人;中风险区实施监测转移,逐点设置动态预警指标,达到条件后立即转移;低风险区实施巡查转移,水位涨幅较大或有灾害征兆时果断转移。推动“3人1屋”临灾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对转移避险全过程的安全管控。紧盯超警戒河流堤段、超汛限水库、高危山塘等重点工程、重点部位。

(三)地质灾害。进入汛期,持续性强降雨和局部短时强降雨易雷雨天气增多,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建工程不当开挖、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引发工程地质灾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持续关注在册41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村斜坡开挖建房、靠山临崖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在建工程工地营地及周边区域。按照“管行业必管地灾”要求,在建工程行业主管部门、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应加强监管和防灾措施落实,严密防范在建工程领域地质灾害,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施工措施,督促各在建工程施工单位制定完善防汛防地灾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机制,开展应急逃生演练。各地要刚性执行“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强化巡查监测,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发现变化及时报告示警。

(四)森林火灾。按照气象预测,5月会有轻度旱情,林间的枯枝落叶及各种可燃物含水量较低,遇明火易燃烧并引发森林火灾。时值农事生产高峰,农事用火增多森林火灾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林区(林缘)生产作业施工、登山、赏花、旅游、观光等重点人群,有针对性采用灵活多样方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加大护林员巡查力度、频次,落实网格化责任,强化对林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重要区域的把守和看管,对林区(林缘)生产作业和观光、旅游等人员加强监督检查。做足应急准备,做到力量、装备、指挥“三靠前”,一旦发现火情要快速反应、科学组织、有序扑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