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关于对县政协十届六次会议第48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0-09-18 15:58

蔡伦太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解决特殊教育有关问题的建议》(第48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南江县共有特教学生722名,其中特教幼儿51名,义务教育特教学生659名,高中阶段特教学生12名。特教教师29名。全县有公办独立特教殊教育学校1所。近年来,南江县认真贯彻落实《巴中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扎实抓好特殊教育工作,促进了特殊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南江县特殊教育学校被评为南江县“2019年度扶贫助残先进集体”。

一、强化三个保障,提升特教办学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成立了以教科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特殊教育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南江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关于加强特殊群体学生关爱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定期召开特殊教育工作专题会,研究解决特殊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将特殊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和校长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定期对各学校特殊教育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确保特殊教育工作落地落实。

二是强化经费投入保障。2017年,县财政投入近1000万余元,将南江县特殊学校与南江镇第二小学剥离,整体搬迁至南江镇碾盘南垭村,学校占地28亩,校舍6400平方米,教学楼1900平方米,宿舍1800平方米,律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教室20个,学校施舍设备齐全,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先后投入60万元,在普通中小学校修建特殊资源教室12个。近三年,按6000元每生每年标准,及时足额拨付特殊教育公用经费831.6万元。

三是强化教师队伍保障。采取特殊教育教师差额招聘方式,近三年,招聘殊教育专业教师15名。实施“南江县名师工程”,培养专家和教坛名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培训特殊教育教师60人次,培养李玉儒等特教骨干教师5名。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红霞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首届教书育人名师、名校长。充分发挥名师示范、辐射作用,形成了专家引领、骨干支撑、青年跟进的梯队式发展队伍。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等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放宽特教学校教师评职称普通话要求,职称评定中同等条件下特教学校教师优先考虑;提升特教教师待遇,认真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相关政策,按时发放特殊教育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二、健全三个机制,健全特教育人体系

一是建全档案管理机制。每学期学生报名注册时,全面收集残疾儿童少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就读学校及年级、面临的主要困难、父母和临时监护人基本情况等信息,通过召开残疾儿童少年监护人座谈会、实地家访等形式,摸准核准全县残疾儿童相关信息。从学校到教科体局分层建立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专门台账,实行信息化管理,为每名残疾儿童少年建立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学习、生活、心理成长情况,实现“一校一档、一班一册、一人一卡”。

二是健全分类入学机制。坚持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干,随班就读形式为辅助,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综合安置入学机制,全力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在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招收学生110名,随班就读440名,送教上门96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的入学率100%。整合全县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帮助51名学前适龄儿童入园接受教育。帮助12名少年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同时,利用南江县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组织35名残疾青少年进入我县职业高中学习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升学和就业梦想。

三是健全贫困救助机制。全县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优先享受教育惠民政策机制,贫困残疾儿童少年优先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教育惠民政策。残疾儿童少年学生,在享受国家教育惠民政策的同时,实行南江县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兜底保障,根据贫困程度,每学期给予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救助,近三年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资助残疾贫困少年儿童200余名20余万元。成立南江县学生贫困资助中心,引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投身残疾儿童少年关爱工作,先后捐建多个爱心小屋和爱心浴室,赠送学习和生活用品累计价值200多万元。

三、着力三个坚持,提高特教内涵质量

一是坚持标准化教学。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教材展开教学活动。为盲生和聋生提供相对应的教材,配备具有盲文和手语教学等技能的专业教师。按照“一专多能”的发展要求,教师至少熟练掌握一项教学技能的同时,努力拓展自己的其他专业素质,重点掌握特殊教育专业理论、心理辅导、手语、盲文、律动、定向行走、康复训练等内容。遵循特殊教育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以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教学目标。

二是坚持个性化教学。基于南江县特殊儿童的实际生存需求和当地的民风习俗,探索实践“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等特殊教育理念,以“贴近生活、回归社会”为目标,建构了以生活语文、生活数学为主干,艺术休闲、生活适应等课程为补充的系统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在现实教学中的作用,为有需要特殊学生制定特殊教育计划,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康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发展进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儿童肢体康复训练,唐兰等3名残疾儿童实现了下床走路的愿望。

三是坚持特色化教学。学校始终坚持“融合教育”的理念,加强和普通学校的合作交流,努力突破“随班就坐”的尴尬现实,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学生回归社会、贴近生活的角度出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种植体验,学习简单的烹饪技术,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督促他们学习叠被子、洗漱、穿衣吃饭、上厕所、系鞋带、购物、社会交流等技能,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爱心团体、爱心人士开展互动活动,让特殊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自信。岳林和周鑫两位同学在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硬地滚球项目上勇夺金牌。石浩东同学南江县在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绘画项目中获得二等奖。

尊敬的蔡委员,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还面临着社会对特殊教育认识普片不高,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一些家长依赖特殊教育学校,将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后,不配合学校的教学和康复治疗;师资配套不全,缺乏对学生生存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和指导等困难。我们将认真采纳你的建议开拓进取,扎实做好特殊教育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报你对教育事业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南江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

                                                             202091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