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07-28 10:51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拼抢机遇,爬坡上坎,克难攻坚,苦干实干,大力实施“3456”工程,灾后美好新南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县上下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一、综  合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4.12亿元,增长28.5%;第三产业增加值15.74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9%、82.4%和5.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4:34.5:33.1调整为28.7:43.1:28.2。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占GDP的4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39亿元,增长31.2%;第三产业增加值9.02亿元,增长10.5%。

二、农  业

    2010年,全县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玉米增长2.3%,小麦增长1.9%,水稻增长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油菜籽1.25万公顷,增长1%。药材0.14万公顷,增长3%;蔬菜1.16万公顷,增长0.6%。

    全年粮食产量38.6万吨,比上年增产2.7%。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88万吨,增长2.2%;烟叶产量781吨,增长2.5%;蔬菜产量21.25万吨,增长1.9%;茶叶产量1088吨,增长62.9%;水果产量1.37万吨,增长3.8%。

    2010年年末生猪存栏65.83万头,同比增长1.2%,出栏107万头,增长3.3%,南江黄羊存栏41.18万只,同比增长0.1%,出栏53.19万只,增长0.8%。肉类总产量9.81万吨,同比增长3.5%;猪肉产量7.5万吨,同比增长3.4%,占肉类总产量比重为76.4%,同比减少0.1个百分点。牛、羊肉产量1.68万吨,增长2.4%。禽肉产量6145吨,增长7.8%;禽蛋产量1.28万吨,增长6.7%。

    全年林业产值5586万元,同比增长2.6%,增加值3473万元,同比增长2.5%,当年完成造林面积4.2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65.6%。

    全年渔业产值3308万元,同比增长4.1%,增加值2035万元,同比增长4.1%。水产养殖面积862公顷,水产品产量5500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支出12700万元,兴建各类水利工程3490处,新增蓄水390万方,解决4.21万人饮水困难,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8.8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3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68万千瓦,增长7%。全年农村用电量16191万千瓦小时,增长13.9%。

1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

单  位

2010年

比上年±%

粮食

油料

 其中:油菜籽烟叶

水果

茶叶

核桃

银花

蔬菜

黄羊饲养量

  其中:出栏

生猪饲养量

其中:出栏

肉类总产量

猪肉

牛羊肉

禽蛋产量

禽肉产量

万只万只

万头

万头

386026

18781

16651

781

13739

1088

5200

4950

212461

94.37

53.19

172.83

107

98083

74973

16803

12815

6145

2.7

2.2

1.9

2.5

4.0

62.9

0

2.1

1.9

0.5

0.8

2.5

3.3

3.5

3.4

2.4

6.7

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42亿元,同比增长5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69亿元,增长42.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155.8万吨,同比增长16.2%,铁矿石315.3万吨,同比下降0.6%,水泥202.8万吨,同比增长73.8%,发电量12837万度,同比增长46.9%。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73亿元,同比增长2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2亿元,增长29%。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9.31亿元,增长30.9%,占工业增加值比重52.5%。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5.77亿元,同比增长45.4%,实现利税35718万元,增长16.8%,实现利润20912万元,增长28%。工业效益综合指数230.37,同比提高32.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8.58%,下降0.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34次,提高1.6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49541元/人,增加40952元/人,增长37.7%;产品销售率98.2%,下降0.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9.23%,提高0.4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6.2%。

  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名    称

单位

2010年完成

比上年±%

铁矿石

铁精矿

原  煤

水  泥

发电量

霞石粉

矿泉水

矸石砖

菜油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度万吨

万匹

334.9

118.1

146.6

202

11878

4.2

6463

37191

7245

0.5

4.5

9.3

73.1

35.9

19.3

27.4

508.6

30.8

 

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5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7.5万平方米。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38亿元,同比增长28.2%,拉动GDP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完成总产值19.38亿元,增长42.4%,实现利润6780万元,增长2.5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57个,新增23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73亿元、10.14亿元、56.0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投资15.1亿元,增长26.9%,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2.6%;房地产开发投资10103万元,增长13.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3.04亿元,增长47.4%,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090万元,比上年增长18.5%。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83499万元,增长17.2%,占零售总额的89%,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15.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0792万元,增长32.5%。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24829万元,增长19.2%;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81263万元,增长17.5%。

    2010年,全县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1亿元,比上年增长52.8 %,接待游客145.2万人次,增长41.6%。

六、交通、通信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9836万元,同比增长2.8%。公路通村率达100%。年末全县通车里程2936公里,完成客运量534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40593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5.5%和3.0%。货运量845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5788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4.6%和51.9%。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488万元,增长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654万元,下降4.9%;电信业务总量5834万元,增长6.8%。年末拥有本地固定电话6.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02万户。电话普及率32.1%,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6.1%,移动电话普及率38.1%。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2.67万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44万元,增长56.7%;其中税收收入13893万元,增长66.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8853万元,增长2.9%。

    20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6759万元,比年初增加90556万元,增长13.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7105万元,比年初增加88973万元,增长21.8%。各项贷款余额273814万元,比年初增加73658万元,增长36.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42584万元,增加49574万元,增长53.3%。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3061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324万元,增长14.5%,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737万元,增长7.6%。全年支付各种赔款和给付7436万元,增长1.65倍,其中:财产保险赔款3837万元,增长93.2%,人身险赔付3599万元,增3.4倍。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技工校、职业培训机构、小学教学点、幼儿园)486所,在校学生13.66万人,教职工5275人,其中,专任教师4857人。小学58所,在校学生66116人,小学入学率100%。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49481人,初中入学率99.8%,高中直升率86%。幼儿园34所(不含农村幼儿班),其中教育部门办1所,社会力量办33所,在园幼儿1368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7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其中,民办2所,在校学生7277人。全年输送到各类大专学校学生2987人,本科上线人数1066人。

年末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47人,全年申报市以上科技项目19项,其中国家项目5项,省级项目14项,争取无偿资金150多万元,转化先进实用科技成果13项,全年申请专利17件。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5%。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拥有专业艺术团体1个,图书馆(站)48个,乡广播站48个,拥有名胜分景区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区52个。光纤联网乡镇48个,新发展光纤电视用户5000户,有线电视用户3.62万户,61.5% 的村通光纤或有线电视。

年末卫生机构58个,卫生技术人员1473人,每万人拥有医生11.3人,病床位1333张,全年门诊治疗病人117万人次,住院治疗6.84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55.05万人,参合率92.18%。

全年举办各种体育运动会18次,参会运动员6000人次, 100%在校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1元,增长10.5%。其中,工薪性收入9254元,增长9.2%。人均消费性支出10163元,增长9.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4%。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06元,增收523元,增长15.5%。其中,工资性收入1531元,增收281元,增长22.5%;家庭经营纯收入2084元,增收210元,增长11.2%;财产性纯收入49元,增收13元,增长36.1%;转移性纯收入242元,增收2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46元,增长1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3%。

    年末城乡再就业人员达5605人,比上年末增加3431人,增长157.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548人,登记失业率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423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1390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047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2928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16884人。全县参加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1000人。

    全年纳入城镇“低保”人员20084人;城镇“低保”资金支出3607万元,全县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150元;农村低保人数达到53442人,农村“低保”资金支出4014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62元。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比上年提高10元和7元,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0年,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为11%和100%。当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个,完成投资1401万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个,完成投资1096万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项目1个,完成投资305万元。二氧化硫排放量1666吨,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8%,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6.2%。

安全生产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表现出:“三个下降、一个稳定、一个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县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明显下降,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0起、死亡25人,分别下降51%和14%。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南江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县林业局、水产局、水务局、农业局、交通局、邮政局、电信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南江分行、旅游局、商务局、招商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卫生局、安监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统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