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镇人民政府精神障碍患者管控方案

2024-06-25 10:35 来源: 无

    为切实加强我镇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

一、指导思想

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救助、服务、管理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属地管理、底数摸清、处置有力、救助到位、依法管理”的原则,做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人管、不脱管、管得住、管得好”。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和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和省、市、全面推行“一三三”工作模式,即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档案、办理三种标准化的医疗卡证、完善三项人性化的社会保障。努力做到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录尽录、应补尽补、应收尽收、应管尽管”,着力提升排查发现能力居家监护能力、收治救治能力、属地管控能力等四个能力有效防范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确保我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镇级各办公室(单位)职责

(一)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全镇落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全镇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办。对辖区内发生的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案件组织倒排。

)派出所协调相关部门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治愈出院后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跟踪管理。移送有暴力倾向或正在实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到定点医院救治;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

卫健办负责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培育社会心理服务队伍,规范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与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宣传活动。督促和指导卫生院落实诊断、服药、医疗救助等相关工作。

)卫生院负责协助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工作。收集、梳理卫生部门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开展走访、诊断和风险评估等工作。负责精神病人服药管理和服药指导及医疗救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民政: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精神病人予以相应的社会救助;协助做好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负责排查掌握本系统中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底数,将基本信息及时通报社会治理办和社会事务办、派出所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做好精神障碍人员医保参保工作和医疗救助工作,做好尚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病人的思想工作,动员其及时参保;负责排查掌握本系统中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底数,将基本信息及时通报社会治理办和社会事务办、派出所

残联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社会防治康复工作;向符合残疾条件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发放该病人的残疾人证件及相关政策兑现;负责排查掌握本系统中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底数,将基本信息及时通报社会治理办和社会事务办、派出所

)村(居)委会协助派出所对本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排查,发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及时向社会治理办报告;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本辖区内贫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医疗、生活救助政策。负责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落实监护职责。

司法所:负责司法援助服务和司法宣传、解释工作。

中小学:充分利用学校有利资源,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排查建档机制。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办、卫生院、派出所、民政、残联、医保办等单位每季度联合开展1次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疑似精神病患者的基础信息摸底专项行动,加强信息甄别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新增患者和新发病例。建立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和有肇事肇祸行为患者列管档案,主要包括患者在卫生院、派出所等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录入登记情况、发病史及肇事肇祸史、属地管控的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收治机构的患者健康档案、卫生院随访评估等情况。村社区建立精神障碍患者、高风险患者和疑似精神病患者的基础信息档案,包括患者身份、现居住地、监护人、亲属、单位、发病史、医疗保险、随访评估、联系电话等情况。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季度通报、信息比对制度,甄别掌握一般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基础信息、高风险患者及有发生或可能发生肇事肇祸疑似精神病患者的动态信息。卫生院、派出所建立双向通报机制每月比对甄别患者基础信息。

)强化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属地管控措施,对家里有监护人的由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无监护人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由村(居)委会指定一名村社区干部代替履行监护职责,村社区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对每个3级以上精神病人成立由1名派出所民警、1名卫生院医生、1名镇包村社区干部、1名为村社区干部为成员的联合治理小组,形成镇、村社区、监护人三级管控局面,促进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实行分级管理。对一般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关爱帮扶小组每月随访一次、每季度见面一次精神障碍患者,督促其监护人、所在村社区委会及有关部门共同监管,严密监控规范用药情况和日常行为动态,严防事肇祸;对3级以上高风险患者及可能发生肇事肇祸疑似精神病行为的患者,管控关爱帮扶小组每月见面一次,看死盯牢,落实家庭、村社区干部监管责任,随时关注其动态,一旦发现病人复发和加重的征兆,及时帮助监护人送诊就医,对可能发生伤人、自伤、自杀、暴力倾向、危害他人安全等行为的,由派出所有效处置,及时制止,由村(社区)落实专人负责送到南江民康医院或者巴中的二人民医院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实行分类管理。对属于本辖区的精神病人及疑似精神病人,按照属地管控原则,做好管控工作;对于县外流入的精神病人及疑似精神病人,有监护人的,及时通知其监护人,按照常住人口予以管控,对无监护人和监护人不履行职责的,一经发现,由村(社区)先行送诊就医,对无肇事肇祸危险或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上报至县民政部门,由县民政部门负责协调送回原籍。实行网格化管理。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随访工作作为村社区网格员的一项基本职责并纳入综治基础数据信息系统,落实日常巡查、联系走访、日志记录、服务办事、动态研判等工作要求,掌握发病隐患,及时预警报告,跟进稳控措施。

)强化接返跟踪措施。理清肇事肇祸疑似精神病患者和重性精神障碍患者送诊、收治、接返、跟踪的责任,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一般性精神障碍患者,卫生院、村社区收到收治医院的接回通报后,做好后续的治疗和监管工作。对无监护人或监护人无监护能力的高风险患者,镇政府和村社区指定监护人,明确监护责任、落实保障措施后再做好接回工作。

)强化重点收治措施。把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应当住院而尚未住院治疗的高风险患者,进行逐一梳理、登记造册,全部收治到位。对没有监护人或监护人拒不履行监护责任的,由患者所在村社区依法落实监护人,并组织派出所、卫生院、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办等部门共同做好送治工作;对流落社会的,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尽快查找送治。健全集中收治常态化制度,在随访评估中发现的3级以上患者,由派出所、村社区负责具体管送,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办、民政、残联负责协助管送,确保发现一例、收治一例。对身份不明的外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办、派出所送至民康医院或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对未确诊为精神病人的肇事肇祸患者,有监护人的由派出所、村社区干部和监护人共同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观察治疗。对于没有监护人或者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由派出所提供疑似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报告给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卫生院,镇政府组织派出所、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办、民政、残联、相关村社区、司法所和卫生院等部门召开协调会,对是否将对象送往医院进行明确,并形成会议纪要。村社区根据派出所的报告和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办会议纪要出具证明,最终由派出所、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办、村社区干部共同将对象送往医疗机构观察治疗,同时对该移送的疑似精神病患者进行鉴定评估。

)落实监护管理保障治疗费用。各村社区负责为本辖区精神障碍患者办理社保卡,镇医保办等部门密切配合,将精神病患者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对尚未办理的,各职能部门应尽快予以补办,对符合办理残疾证的,镇医保办、民政、残联主动协助办理。各村)委员会、有关单位要把精神病人管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镇将精神病人管控工作纳入综治年度考评,对发生肇事肇祸重大案件的,给予一票否决并严格实行责任倒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