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兴马镇委员会
关于印发《“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推广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员会:
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现将《“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推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推广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村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积极探索破解基层治理突出问题的制度机制,根据我市关于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有关规定,在我镇所有行政村开展推广“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深刻认识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的重要意义
“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是我市基层党组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加强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具体实践,是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有益尝试,是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四议”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四调”即:院户亲情调、村规民约调、支部说事调、司法权威调。“四评”即:评作为正党风、评孝道树家风、评公德纯民风、评贡献浓乡风。因此,各村(社区)党组织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上来,充分认识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二、实施范围
在征求意见、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确定兴马镇川柏树村为推进示范点村。
三、目标要求
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脱贫攻坚发展、产业发展、农村 稳定,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开展“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巩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新方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拓展党员群众参政议事和诉求渠道,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构建充满活力的民主管理新机制,调动农村广大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
开展“四议四调四评”试点工作,要认真贯彻以下要求:一是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要确保村党组织既是决策管理事项的发起者,也是整个流程的组织者,又是决策实施的推动者。二是坚持以发扬民主为根本。要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交给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真正发扬民主,推进村级民主自治。三是坚持以严格程序为关键。要严格遵循“四议四调四评”程序,一个步骤不减,一个环节不丢,一个程序不乱,确保发挥最大效应。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目的。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破解农村发展中的难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五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要在推行“四议四调四评”的过程中,总结以往我镇农村在民主自治工作方面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不断丰富“四议四调四评”的内涵和实质,形成一套既切合实际又科学有效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
四、主要内容
(一)村党组织提议。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 5-15户家庭为单元,按照就近就便原则重构治理网格,每个网格推选1名村民代表暨联户长,与网格内其他党员一道,收集社情民意,及时上报村党组织。村党组织收到村民意见后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对可由村民小组或党小组解决的指导其及时解决,对需要村“两委”或上级党组织研究解决的,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初步办理意见。对不合理诉求,做好解释说明。
(二)村“两委”会商议。每月召开 1次以上村“两委”联席会议,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村党组织提议进行充分讨论,形成较为一致意见。对村“两委”能够处理的一般性事项,及时形成工作方案,明确专人专责,稳步推进、按期交账;对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村规民约制定、低保申请评定等重大事项,由村“两委”商议形成一致意见,提交党员大会审议。
(三)党员大会审议。对拟提交党员大会审议的重大事项,及时组织党员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村民、驻村干部及其他有关人士意见,及时召开党员大会集体研究。
(四)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每月召开 1次以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党员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完善,经大多数村民表决同意后形成决议组织实施,并全程公开、接受监督,以村民的高度参与和集体决策推动村务自治。
二、坚持“四调”,促进乡村法治
(一)院户亲情调。对家庭、邻里间出现的小微矛盾纠纷,由联户长或党小组长邀请当事人信任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坐在一起,以亲邻感情和公正立场来评判是非对错和道德曲直,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感人,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村规民约调。对单靠亲戚朋友、邻里乡亲无法化解的一般性矛盾纠纷,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熟悉村情民俗、与群众有较好感情基础的优势,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民事调解队,根据村规民约,现场问诊找“症结”、广听意见汇民智、集体会诊开“药方”,努力将一般性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
(三)支部说事调。全面推行“党支部+村民说事会”做法,对较为复杂、单靠村民小组无力调处的矛盾纠纷,由村党组织牵头组建村民说事会,及时“说事、议事、评事、定事、办事”,帮助矛盾双方明辨是非、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邀请在职或离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纪检干部等作为顾问,现场释法析理,增强调解的权威性和认可度。
(四)司法权威调。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通过民间协商难以解决的特别重大矛盾纠纷,依托乡镇司法所、人民法庭、驻乡镇检察室等开展人民调解,通过组建“流动法庭”等加强“诉非衔接”,实现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运用法治方式和司法权威实现案结事了,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坚持“四评”,推动乡村德治
(一)评作为正党风。以党支部为单位,采取随机提问“现场评”、组织生活“定时评”、限时整改“动态评”、年终述职“集中评”、征集意见“公开评”等方式,将党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及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情况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引导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形成良好党风政风。
(二)评孝道树家风。以村为单位制定孝老爱亲先进典型评选办法,通过村民小组推荐、村“两委”审核、乡镇党委评定等方式,每年培树一批“孝道之星”和“好婆婆”“好儿媳”,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以传承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友善、尚德乐学、
勤俭持家、戒赌戒奢的良好家风。
(三)评公德纯民风。以“乡村道德银行”建设为载体,围绕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清洁卫生、孝老爱亲等设置考核指标,把遵纪守法、诚信友爱、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注重环保、热心公益等作为创评标准,每季度开展1次星级文明户评选,并将相应积分存于“户头”,为村民兑换生产生活物资,让有“德”者有“得”。
(四)评贡献浓乡风。以村为单位,每年开展 1次创业富民、反哺桑梓、崇文兴学、热心公益、教化乡民、奉献社会等方面杰出人士评选活动,以杰出人士爱党爱乡、敬业精业、至诚至善、尚学尚德、唯实唯先的品德力量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争当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培树乡村文明新风的先锋力量。
五、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从2020年6月下旬开始,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规范动作、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发动阶段(2020年6月22日-7月10 日)。各村委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广泛征求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各村实施方案报镇城乡基层治理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对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学习“四议四调四评”的内容、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全面理解“四议四调四评”的内涵和精髓,熟练掌握工作程序,切实提高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微信QQ群及召开座谈会、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主要内容、方法步骤,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7月10日-2020年8月10日)。各村(社区)要召开专题会议对“四议四调四评”工作进行研究,并召开专门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要严格程序,注重发挥好村(社区)党支部提议的基础作用、村(社区)“两委”班子商议的论证作用、党员大会审议的带动作用和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的决策作用,真正让“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取得实效。
(三)总结经验阶段(2020年8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各村(社区)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形成符合本村实际的“四议四调四评”工作经验,报镇城乡基层治理小组办公室;镇城乡基层治理小组办公室对全镇“四议四调四评”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
六、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镇党委成立“四议四调四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四议四调四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领导组下设党政办,负责“四议四调四评”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协调指导。各村(社区)也要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抽调工作骨干,抓好组织落实。各村(社区)党组织要把“四议四调四评”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本村(社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这项工作扎实开展、顺利推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四议四调四评”工作取得成效。
(二)加强督查指导。建立镇党委“四议四调四评”领导组成员联系点制度。镇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帮助解决问题,指导推进工作。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通过专项检查、观摩交流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措施,总结经验、提升水平。力争培育和树立一批在“四议四调四评”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将这项工作的成效,作为评选先进党支部的重要依据。
(三)注重实际成效。坚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完善“四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通过认真推行,建章立制,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农村基层各类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