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马镇十三五总结与“十四五”规划

2022-07-04 16:56

一、十三五总结

(一)千方百计稳运行、保发展、增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截至2020年底,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4400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率达41%。固定资产投资入库11亿元,招商引资5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向好。通过五年的努力,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全镇635户2391人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5.28%降为0。

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产业升级步伐加快。5条产业环线,覆盖全镇10村2社区。全镇“南银1号”金银花种植面积达3.5万亩,建成金银花精品园24个,年产值达1亿元,目前全镇年产金银花干花500吨,人均增收5千元,全镇共新建金银花加工企业20多家,金银花产业规模效益初显。2020年,我们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契机,新植金银花2500亩新建GAP基地1000亩、加工企业7家;新建规模场3个、家庭羊场13个养殖大户18户。在兴马镇街道修建占地800平方米的金银花交易中心,力促镇域金银花市场规范交易。

坚持不懈补短板、理秩序、提品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造瓦池社区老旧房屋、黑化兴马街道,修建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村组干道35条(段),打通断头路20余条。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硬化12个村社道公路180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90%的社通水泥路;抢抓国家连片扶贫开发政策机遇,2017年高标准建设5个村产业环线路51.32公里。2018年争取“幸福公路”建设项目打通产业环线42.2余公里,2020年建设三个交通项目6公里。完成9个村安全饮水项目,完成两村水库排险加固和堤坝建设。2021年,5条撤并村如期开工建设。按照“保基本、促脱贫、全覆盖”的原则和“群众主体、阳光操作、压茬推进”的工作机制,紧抓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等政策机遇,改善居环境,五年来共实施危旧房改造1326户(其中贫困户400户),地质避险搬迁64户,土地增减挂钩7户,易地扶贫搬迁95户392人。有序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宽带网络、宏基站、4G、5G基站建设,全力实现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全覆盖。

用情用力办实事、惠民生、增福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累计发放低保1200余万元、五保金30多万元、医疗救助金70多万余元、高龄津贴70余万元、特困人员生活救助30多万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共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期共1500人次,获证人数800余人。基本养老保险、医保参保人数近万余人,参保率达到99%以上。

二、“十四五规划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我们将聚焦“新颜值”,对标“高质量”,着眼“新品质”,紧紧围绕“1234”目标而不懈努力“1”即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点”; “2”即打造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3”即高标准完成三个村的“三农”示范片建设,“4”巩固提升4条产业环线

(一)深入实施经济增长提升工程。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进一步做大镇域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以上,到202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以上,力争镇域综合实力名列同类乡镇前茅

深入实施交通体系提升工程。加快实施4个村建制村畅通工程,建设规模总里程达到30公里。主动作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力争五年内打通“断头路”,实现兴马到南江半小时通车行程。未来五年争取实施丛林街街道黑化兴马拐杖树大桥开工建设完成兴马大桥维修加固等重大民生项目。按年度计划逐渐整治恢复今年7.10“8.17”“9.1”“10.5”等特大暴雨造成村组道路塌方、滑坡、路面毁坏等。同时,抢抓项目政策机遇,建设兴马旅游康养中心,促进农业与旅游高度融合。

深入实施产业壮大提升工程。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在马鹿寨、罗岗、余家坪等地新植金银花1万亩,全镇栽植面积突破5万亩,产值增加3000余万元,积极配合县级部门机关申请金银花进入国家药典,将南江金银花的基地、深加工、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深入实施黄羊产业发展倍增计划,努力建成“南江黄羊+南江金银花”生态种养循环农业基地,在全镇10村范围内,努力实现2021年出栏6225只,其中新增2317只,2022年新增出栏2300只,2023新增出栏900只,2024年新增出栏1132只,2025年新增出栏900只。新植核桃500亩、养殖巴山土鸡10万只、生猪2万头、肉牛200头、栽植白芨等中药材1000亩,实现产业多元化,尽可能降低产业发展的风险,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厕所革命,五年内争取村村有公厕,户厕改造1000户以上。依托农村危房改造、地质避险搬迁、掉边掉角农户搬迁等政策支持,分类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2021年春全面完成4个贫困村13户掉边掉角农户搬迁,20余户地质灾害搬迁工作。

十三五以来,我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提升”为主线,以“脱贫奔康”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契机,全镇文化、社会、经济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