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
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5-03-04 16:40 来源: 南江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

南江县人民政府:

现将县粮储中心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中心主要负责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粮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体系,并成立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担任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定期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年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

(二)推动责任落实。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体系,制定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清单,明确各股室责任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定期听取法治工作汇报,对工作进展缓慢、落实不力的股室进行督促整改,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健全粮食法治体系

1.参照法律法规完善行业管理制度。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立法调研,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修订《南江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南江县县级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推动地方粮食法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法律要求。积极参与制定《南江县超标粮食收购处置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持续加强对超标粮食储存、销售、出库、运输及运输后的存放等环节监管。

2.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做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工作。组织开展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情况自查自纠和实地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粮食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二)依法履行粮食职能

1.抓好县级政策性粮油质量储备安全。南江县现有县级储备稻谷、应急小包装大米、散装菜籽油、应急小包装菜籽油,做到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符合省市下达粮食储备计划要求。抓好粮油应急保供工作。一是县政府制定印发《南江县粮食应急预案》,编制了《南江县粮食应急保供组织体系图》,县级成立了粮食应急指挥部,压实南江县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公司、南江县长赤翡翠米业有限公司、南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国有粮食企业应急加工保供责任,同步在全县32个乡镇(街道办)建立粮食应急供应网点34个,落实具体责任人,确保粮油应急组织及时、高效管理。全县没有发生因粮食供应不畅引发的粮食市场大幅波动情况,粮食供应充足可靠。

2.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粮食产业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强对粮食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行业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措施政策,大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坚持依法决策,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确保文件合法合规。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废止或修订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文件。

(三)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1.加强干部法治集中专题培训。修订完善年度法治培训计划,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宪法、民法典以及粮食领域法律法规。开展法律知识培训2次,培训机关干部职工50余人次。

2.开展面向社会的法治宣传。以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通过微信群宣传、宣传资料发放、法律咨询进基层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群众的粮食法治意识。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1.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宣传活动形式较为传统,与群众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导致部分群众对粮食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

2.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还需完善。在粮食安全监管等方面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联动还不够紧密,存在沟通不及时、工作衔接有差距等问题。未来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四、2025年工作打算。

(一)持续加强法治思想学习贯彻

将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行业当前今后一项长期政治任务来抓,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治培训,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粮食工作始终符合法治要求。

(二)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管理,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严格履行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加强对依法行政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保障制度有效实施。

(三)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

结合粮食行业特点和群众需求,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具有粮食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