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局:职业培训“三聚焦” 创新赋能促就业

发布日期:2024-07-19 10:20信息来源:县就业局 浏览量: 字号:

为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稳定就业形势,今年以来,县就业局聚焦市场需求、群众就业、产业发展,突出培训对象“准”、培训形式“新”、培训内容“精”的特点,不断提升培训质效,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

聚焦市场需求,培训对象突出“准”。摸清企业需求,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清单。采取上门服务、电话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县60余家重点企业的用工情况、岗位需求、人才需要等情况进行调研,全面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今年来,积极对接南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岗位需求,开展电工、安全技能培训班40余人,培训后取得中级职业等级证书、合格证书的比例达90%以上。摸清个人需求,建立群众培训需求清单。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分组分片进村入户,深入到32个乡镇3000余户,收集重点群体的技能培训需求4000余条,建立群众技能培训需求清单,根据群众培训需求精准设置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

聚焦群众就业,培训形式突出“新”。培训内容量身定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重点培训种养殖、劳务建筑等技能;针对城镇大龄失业人员,重点培训现代服务业、特色小吃、家政养老等相关技能;针对失业青年,重点培训新媒体运营、电商营销等新业态技能。结合人才特点和个人意向,为集州和长赤片区的学员量身定制举办了电商培训班3期,培训159人,培训后23名学员通过抖音号、快手号直播带货,50余学员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工作。培训模式不断创新。采取“听、做、问”培训模式,切实解决课堂理解不透彻和实际操作不熟练的问题。课前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课中详细讲解并引导学员听懂相关原理和操作方法,学员分组做好实践练习,加深对技能掌握和运用;课后设立专门的答疑微信群,由学员提问讲师线上解答,通过“听、做、问”培训模式,培训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培训方式学用结合。在课程设计中,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比例合理分配,要求每位学员动手操作,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真正掌握技能。例如,在巴山土鸡养殖的课堂上,讲师现场展示鸡舍消毒、圈舍搭建、孵蛋机器操作等,学员在学到理论知识后也亲自参与到实践操作中,让学员“感兴趣、听得懂、会操作”。今年以来,共开展培训班40余场次,服务学员1800余人次,学员理论课2000余课时,实操达1000余课时,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聚焦产业发展,培训内容突出“精”。精准把握全县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我县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深入32个乡镇了解重点产业的发展情况、劳动力资源禀赋和群众技能水平,精准把握文旅康养、南江黄羊、巴山肉牛、长赤翡翠米等特色产业发展对专业技能、专业人才的需要,开设适合县域产业发展的培训工种,为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技能保障。精心挑选技能培训师资。与培训机构合作,从成都、昆明、宜宾等地聘请专业创业(SYB)、电子商务,宜宾燃面、宜宾烧烤、宜宾小吃非遗传承人等专业大师来南授课达10余次,培训学员超400人次,学员满意度达98%以上,指导学员成功创业5人,带动就业20余人,有效提升了培训实效,为全县重点产业发展人才培训注入新的活力。精细开展“订单式”培训模式。根据县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旅游康养、银花栽培、黄羊养殖及烹饪和茶叶种植、采摘、制作等“订单式”培训12期560余人,训后为全县重点产业发展输送200余名专业人才,共帮助270余人实现就业,极大的提高了训后就业率,真正做到以需求为导向、就业为目标的“订单式”培训。陈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