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就业服务管理局:校企双培育英才 工学一体促发展
近年来,县就业服务管理局紧扣技能强企战略,依托南江煤电公司,探索开展“政企校协同、产教训融合”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校企双培、工学一体”新型学徒培养体系,实现了企业增效、人才增薪、就业增质“三增”目标,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需求+能力”驱动,形成人才培养闭环。三维调研锚定方向。针对企业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建立“部门专班+企业代表+职校专家”联合调研机制,累计开展专项调研20余次,组织政企校三方座谈8场次,形成涵盖安全生产、设备运维等5大领域的《岗位技能需求清单》。同步建立“需求清单+能力档案”双数据库、《员工技能档案》132份,实现培训方案与企业战略、岗位要求、员工发展“三向对齐”。对标研发课程体系。按照“企业出题、学校解题、行业督题”课程开发模式,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拓展模块”三维课程体系。在电工专业设置“智能设备维护”“工业控制系统”等前沿课程,在安全生产模块融入事故模拟实训,形成理论课程80课时、岗位实训1000小时的科学配比,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教学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匹配。
——“双师+双岗”育人,促进训战深度融合。双导师协同育人。实行“企业工匠+职校名师”双导师制,企业选聘6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骨干作为实操导师,职校派遣5名专家级高级讲师组建教学团队。建立“晨会案例教学+午间现场指导+晚间理论复盘”三段式教学法,实现“企业导师传绝技、职校名师授新理”的互补效应。双场景教学实训。建立“进课堂当学生、上工位做骨干”双岗转换机制,学员在培训期间同步履行学习与工作职责,培训生产两不误。采取“车间即课堂、工单即教案”实景化教学模式,围绕企业生产流程开发设备拆装、故障诊断等12个场景化模块,每个场景实行“企业师傅示范操作+职校教师解析原理”双轨教学。创新“师带徒”考核机制,实行“每周一测试、每月一比武、每季一认证”阶梯式评估,学员培训后中级电工持证率达92%,人岗适配度提升40%。
——“效益+效能”双赢,释放产教融合红利。生产效益显著提升。通过定向培养的33名中级电工,参与企业技改和重点生产任务后,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2%,设备故障率下降8%,年节约生产成本约20万元。使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60%,年节约维护成本28万元,实现“人才红利”向“发展红利”转化。培训赋能效果明显。建立“培训—认证—晋升”全链条服务机制,参训学员100%签订劳动合同,平均薪资增幅达18%。4名优秀学员入选企业技术骨干培养计划,形成“技能提升—岗位晋升—待遇增长”的良性发展格局。企业员工主动参训意愿从22%提升至50%以上,技能人才流失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企业员工队伍更加稳定,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