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五个强化” 筑牢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
近年来,南江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2025年4月底,全县监测对象总规模1377户4380人(其中,已消除风险户779户2528人),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
强化常态宣传。县级印发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醒目张贴在村内人流密集区域,同步利用村委会电子屏、村村响广播循环播放政策要点。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常态化排查走访,入户面对面解读政策细节,重点向困难群众说明自主申报流程,提升政策知晓率与申报便捷性。通过村级微信群定期推送政策图文、申报链接等,结合线下公示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网络,实现政策宣传无死角、申报渠道全贯通。今年集合县级各部门8大类45项惠到户政策,梳理形成《南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户政策清单》明晰政策标准、申报路径、咨询电话,预计印发2.7万余份,对脱贫户、监测户全覆盖张贴到户,确保人人知政策、用政策、得实惠。
强化动态监测。全县坚持每月常态化监测,落实“防返贫、守底线”要求,对所有农户,运用“网格化排查+信息化管理+闭环式帮扶”机制,精准排查认定疑似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1-4月识别新增监测对象6户21人。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强化监测帮扶,动态更新基础信息,帮扶政策跟着户情走,确保针对性帮扶。对所有脱贫人口持续开展结对帮扶,保持政策平稳衔接,持续夯实脱贫根基。
强化常态预警。畅通监测渠道,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作为常态化发放宣传工作,用好“明白纸”上三种监测方式(即农户自主申报、网格排查、风险线索预警),快速预警监测。加强帮扶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提高农户自主申报意愿和基层干部排查效率,每月根据省级推送的风险线索全面入户筛查风险户。用好现有的防贫动态监测信息系统,进一步开展部门筛查预警和监测帮扶工作,落实“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的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实现风险预警、审核认定、跟踪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今年以来,全县依托大数据比对,共排查970条风险线索。
强化精准帮扶。坚持精准化帮扶,在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过程中,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户,无法通过开发性帮扶措施帮扶的监测户,通过民政部门将其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科学认定保障对象,并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兜底政策与地区发展同步;对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监测户,采取“劳务输出+县内园区稳岗+公岗安置+以工代赈”模式,分层分类提供就业支持,目前已帮助4万余名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稳定就业,实现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务工;对因病、因残致困的监测户,通过一对一帮扶解读医保政策,引导参加商业保险;对困难学生,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落实“雨露计划”及费用减免政策,确保教育不中断。针对存在“等靠要”思想的群体,开展结对帮扶,注重思想引导与技能培训,激发内生动力,推动自立自强。
强化精准退出。严格按照省印发的《四川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操作指南》等文件要求,对监测对象进行精准管理。对识别时间超过6个月、尤其是风险单一且有劳动力的监测对象,逐户分析研判风险消除的可行性。对达到风险消除条件的,按程序及时标注消除风险;对不能消除的,进一步研判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成效性;对已消除风险对象,6个月后进行一次回访,核实是否稳定消除风险,如若发生新的返贫风险,则按程序重新纳入监测户管理。在退出过程中,严把审核关,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围绕致返贫风险是否稳定消除、收入是否持续稳定达标等因素,逐户审核,确保风险消除对象精准、程序规范。同时,做好基础信息采集和系统录入,动态更新信息数据,保证线上线下数据质量的一致性。今年以来,全县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60户558人。
下一步,全县将进一步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应帮尽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助推乡村振兴。(阳 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