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市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等工作——
协作帮扶结硕果 互利共赢同富裕
跨越山海,同心筑梦。2023年以来,我市提质东西部协作、全力推进省内对口帮扶等工作,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来自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市,我市丰富的资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共富之花在巴中大地上傲然绽放。
1 东西部协作,架起同富“连心桥”
东部支援西部,不仅是先富带动后富,也是交流先进经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东西部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的最好机遇。
近日,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欣迈饲料项目在平昌县白衣镇大梁社区建成投产。欣迈饲料项目为平昌—永康东西部协作镇镇结对示范项目,占地面积8689平方米,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主要生产加工优质牧草精细饲料、生物质环保燃料颗粒等,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浙川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支持200万元。优质牧草加工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可为30人提供就业,年产值3000万元,并带动岳家、兰草、西兴等地种植牧草3000多亩,是平昌县建设肉牛产业链、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村企合作的又一成果。
在距离白衣镇50公里外的驷马镇双城村,每逢节假日,“巴山美村·父亲原乡”园区的游客便络绎不绝,这里也是平昌县东西部协作项目之一。2021年,平昌县通过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双城村集体经济参股,促成该项目于当年11月顺利开工。园区通过不断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全方位参与运营、多渠道增加收入,可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东西部协作必须因地制宜,而不是把产业简单移植。只有深入了解被帮扶地区的优势在哪、短板是什么,看清形势、找准路径,帮扶协作才能真正有效果。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我市加强与金华市的密切联系,迅速构建起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新机制。
去年4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浙江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金华市与巴中市对口合作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明确提出,在传承红色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提高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共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
从脱贫攻坚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变的是目标阶段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
2023年7月,由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浙江省农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通江三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年“通江产·通江造”进浙江展示展销推介活动在杭州市“农发·城市厨房”正式启动,通江县的8家品牌企业、单位带去了近百种通江特色优质农产品,为浙江市民献上了一场“绿色、营养、美味、健康”的农产品展示展销“盛宴”。
2023年10月16日至20日,巴中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东西部协作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干部学院举办,我市10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课程包含基层治理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示范性,大家纷纷表示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2023年11月中旬,一辆挂着“枣林—上溪‘西牛东送’产业协作助共富”横幅的大货车,跨越1600多公里,驶进义乌市上溪镇潜溪村,车上装的是来自巴州区枣林镇的50多头巴山牛。目前,枣林—上溪肉牛销售体系已初步建立,将以订单销售的形式,通过义巴专线物流,将枣林肉牛分批运输至上溪镇销售,助推枣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两地百姓共同增收致富。
上下联动,浙川同心。这条清晰的工作轴线上,两地协作循序发展、日益紧密、逐步提升、全面深化。
去年,我市持续深化协作帮扶、高效提升协作实效。召开金华—巴中东西部协作党政联席会,举办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巴调研活动,组织巴中赴金华调研对接人数751人次,实施项目5大类53个,到位资金2亿元,项目开工率、资金使用率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共建产业园区12个,引导27家企业入驻,实际到位投资17.3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532名。双方互派党政干部18名、专业技术人才94名,培训干部4275人次,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3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5221人次,在跨越赶超新征程上阔步奔跑。
2 省内对口帮扶 打造发展强劲引擎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省内对口帮扶就像一粒种子,催生产业项目生根发芽,盘活农村经济助农增收,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精准施策,产业先行,这是对口帮扶中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支撑。
春节将至,但宜宾市结对帮扶恩阳区工作队队员卢孝平等人却并未闲下来,正围绕如何推进产业发展进行全覆盖摸底调研,初步计划打造宜宾·恩阳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碧石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宜宾·恩阳电子信息共建产业园,围绕恩阳特色食品加工等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同样忙碌的还有宜宾市结对帮扶南江县工作队,通过实地了解,一个围绕产业发展的帮扶思路逐渐清晰:南江积极引进宜宾茶、白酒等优势产业,在充分对接沟通的基础上,宜宾酒茶集团拟投资1.5亿元建设南江白酒中心,正编制项目建议书,并对南江县秦汉酒业技改升级,进行品牌合作;拟新建宜南产业园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力争3年引进企业15家以上,承接宜宾市食品饮料、精深加工、产品外包装等特色优势产业;两地还将探索“飞地项目”建设,在两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接会商下,科学有序承接宜宾市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配套项目。
对口帮扶难点在人才,潜力和后劲也在人才。为做好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工作,高质量推动南江—宜宾劳务协作,用心用情用力为高校毕业生、“雨露计划”毕业生和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服务,去年7月,南江县组织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宜宾专场活动,由直播带岗、网络招聘、线上面试、现场指导组成,吸引1.08万人次参与。
一次次对接、一次次互访、一项项措施,为推进对口帮扶勾画了新蓝图、指明了路径。
“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8万元。去年,自贡市给我们投入了5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脆李品种改良,相信2024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会再多些!”近日,在平昌县灵山镇朝阳村脆李产业园改良现场,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出了对自贡帮扶队的感谢和发展的信心。这只是自贡帮扶队助推平昌县村集体经济有序发展的一个片段。
2021年5月,内江对口帮扶通江县正式启动,结对帮扶通江县工作队围绕“通江所需,内江所能”的帮扶原则,坚定茶叶产业发展方向,从保面、提质、扩能、塑品到丰富产品业态、拓展市场渠道等全产业链进行帮扶,让一片茶叶情牵两江情缘、富一方百姓。
一个月前,恩阳区投资推介会暨托底性帮扶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宜宾市、四川省西藏商会、四川商投集团等结对帮扶单位就深化托底性帮扶进行了交流。在托底性帮扶项目签约仪式上,宜宾宝升电子科技公司、西藏富丽建设集团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西南公司等企业代表与恩阳区签约,达成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等6个合作项目,总投资23亿元。
如今,从产业共发展到民生改善,再到社会治理,对口帮扶正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2023年,我市不断深化省内对口帮扶,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开展高层互访21次,编制完成2021—2025年对口帮扶县级规划,成功签订市级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协议。围绕教育医疗、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度对口帮扶。宜宾市结对帮扶恩阳区、南江县发展壮大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2家龙头企业,培育2个特色富民产业,“职定”宜宾毕业生102名,匹配就业岗位759个。自贡市对口帮扶平昌县,建设连片“三品一标”优质食材原料基地1.1万亩,引入优质企业28家、建立就业帮扶车间3个,“校对校”“院对院”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内江市对口帮扶通江县提供帮扶资金2300万元,近10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