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境光雾山

发布日期:2024-10-09 08:09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量: 字号: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经历了春的葳蕤、夏的劲绿,在830平方公里的光雾山,树叶赶在寒露的节气里,浓妆艳抹地登场了,从山顶到山腰、山脚,从乔木到灌木,它们一律从绿色渐变到黄色、橙色、红色,最终定格为“亚洲最长红地毯”的盛景。

这座隐藏在米仓山脉中,距今亿万年的光雾山,以奇特秀丽的喀斯特峰丛地貌为代表,以苍翠茂密的森林植被环境为基调,集秀峰怪石、峭壁幽谷、溪河瀑潭、原始山林于一体,堪称峰奇、石怪、谷幽、水秀、山绿“五绝”。

在著名诗人高平眼中,“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在容中尔甲的歌声里,光雾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学界泰斗、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教授更是赞其为:人间仙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千个来过光雾山的人,对光雾山的美就有一千个不同的看法,有人爱她一川风月的山水灵气,也有人爱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洒脱,更有人虚怀若谷只怜草木青青……

光雾山不仅一年四季各美其美,开在悬崖峭壁的杜鹃花,高大挺拔的水青冈,甚至是一株小草,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姿,最终拼出一幅幅美美与共的好风景。

1 山

万年,百万年,千万年,亿万年……常常是人们用来描述喀斯特地貌生长形成所用的时间单位。从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一眼万年,感受到人类历史的纵深和奥秘。光雾山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有花岗岩形成的高山、峡谷,也有碳酸盐岩形成的奇峰、潭瀑。

33亿年前,太古宙时期,地球还是一片荒芜,米仓山地区形成了最古老的岩石群落——后河岩群。

16亿年前,元古宙时期,形成火地垭群岩石群落,共同构成米仓山地区的岩石基底。

13亿至8亿年前,地壳活动异常剧烈,地下的岩浆经常侵入,冷却后,形成了大块的花岗岩,米仓山的主峰光雾山和十八月潭,就是这些花岗岩形成的。

5.5亿年前,地壳终于安静下来了,米仓山和周围广大地区被海水淹没,变成了古陆周边的浅海环境,海水时深时浅,反复变迁,持续了3亿多年时间,在这里沉积了厚达3000米的碳酸盐岩地层。

2亿年前,三叠纪末期,地球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发生碰撞,米仓山地区海水退去,变成了陆地。

6000年以后,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米仓山地区在这之前形成的地质体像书卷页一样被挤压上隆,变成了现在连绵高大的米仓山脉。

作为米仓山脉的主峰,光雾山在经历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后,境内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多样,奇特的岩溶、岭脊和峰丛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融典型性、稀有性和独特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四川的喀斯特地貌中,光雾山算得上佼佼者。2018年4月,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我国第36个、全省第3个世界地质公园,也是我市获得的第一块“世界级”金字招牌。

峰丛,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景观,也是光雾山的重要景观,其中以燕子岭为中心展布的峰丛最为奇美,深涧、绝壁点缀其中,石峰峭拔,石笋林立,形状各异。立于燕子岭西侧的石峰之顶,脚下万丈悬崖,四周群峰环绕,一侧孤峰峙立,名为“万笏朝圣”。

在贾郭山,可览岭脊峰丛。11座山峰一字并列排开,绵延约10千米,如群龙列阵,威风凛凛,昂首挺立,欲出云海试比高,地球生物进化史上最为壮观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曾经在这里“骤然”上演。山下林海茫茫,常有云雾翻腾,或缠绕群峰,或填埋沟壑。

香炉山的山岭则由两种截然不同的岩石组成。双狮峰由厚层砂岩组成,岩层产状平缓,山体三面陡峻如削,另一面则平整如桌,为典型的单斜山。而另外的山岭则由薄层状的砂岩、泥质灰岩组成,岩层产状水平,层层叠垒如书。

光雾山的山,浑圆广阔,山形迥异,最高海拔2507米。《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撰文说:光雾山,这里的山形与众不同,浑圆的山头,不漫不陡。和中国西部高原高山相比,似乎“其貌不扬”,它却为米仓山脉最高峰,高踞众山之上。

光雾山景区主要由桃园、大坝(米仓山)、十八月潭三个相互毗邻又相对独立的景区构成,既有完整系统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也有独特的自然、生物、人文、历史资源。作家蒋子龙就叹道,在光雾山中转悠,仅只能到达几个景区,如果凭脚力,不拿出来一周时间,是不能观赏个遍的。

有学者比喻,光雾山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它能让我们读懂这个奇妙的地球。对于地质爱好者来说,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地学宝典;而对于旅游爱好者而言,它又是一方远离尘嚣的桃源乐土。

2 水

天下名洞天,有山必有水。水有山而各有形态,山有水而尽显不同。作家李健吾说过:“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山水相生,水灵动一座山,泽被一座山。

光雾山以溪流、深潭、叠瀑等为主的水体景观,独具魅力,尤其以发育于花岗岩区的水体景观最为密集与秀美。由于花岗岩中共轭节理发育,地表水系常沿其中一组节理侵蚀形成冲沟或峡谷,与之直交的另一组节理则形成陡坎,流水至此跌落,散落成碎玉飞溅的瀑布,而在瀑布长期冲蚀的沟谷地带,又形成碧玉般的深潭。

光雾山的水,是巴河的源头。在大坝南侧的山脚地带,一条溪流从玉泉石缝中流出,一路不断接纳一条条更小的溪流,壮大自己、丰沛自己,超越溪的概念,最终成为巴河的源泉,哺育着千千万万的巴山儿女。

光雾山还有一条著名的河流——雄浑壮丽的焦家河。焦家河峡谷长约16千米,谷底至山脊高达200至300米,焦家河从大坝景区流出,自西向东穿峡谷而过,经魏家坝而至光雾山镇向旺苍而去,滋润着另一片山川,最终流入嘉陵江。从这点看,大自然从来都是无私的。

光雾山的水,流淌着历史的故事。从两河口沿着悬崖上的古栈道逶迤前行,不久便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这就是有名的韩溪河,幽静而深邃。

韩溪河峡谷,是典型的嶂谷,由北向南蜿蜒曲折,在灯影组巨厚层的白云岩分布区穿梭,全长8公里、深度150至250米,宽度8至15米。峡谷深邃逼仄,一路峰林、溪瀑延绵不绝,美不胜收。

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令韩信动用数万汉军和工匠,在光雾山的大坝关一带修建木石城,其间韩信因信任危机而负气出走,引得萧何月下策马急追至此。韩溪河边的古道上立有一块题为“不是韩溪一夜涨,哪有刘朝四百年”的石碑,标注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

光雾山的水,最著名的还是在十八月潭。

在光雾山北坡,有一条长约3.5公里的珍珠沟峡谷,其谷床岩体为花岗岩,峡谷中的十八月潭是花岗岩区“滩—瀑—潭”构成的立体组合式水景的典型代表,宛若一组曼妙的音符,在静谧的山林间演奏着流动的乐章。

光雾山的水,清凉一夏,戏水游玩,好不惬意。光雾山地处北纬32°,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冷暖气候交界处,是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36℃的夏天,18℃的光雾山,被誉为“天然氧吧、避暑胜地”。

立山为岸,流水为墨,光雾山水,如画景色。夏日的光雾山,如在画中游,山色一片青葱,流水一汪潺潺,水中洋鱼来往其间。置身青山之间、小溪之畔、绿荫之下,清新凉爽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洗酷暑的炎热难耐,惹得游客在山中流连忘返。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作,让人们对巴山蜀水充满了憧憬与向往。人们常说“寓情山水间”,光雾山就兼具了山的伟岸与水的灵秀。

山水相嵌、山水相依,水绕山流,山随水走,才使得光雾山这方土地灵动起来,充满生机与活力。

3 红叶

刚刚过去的夏天,年轻人的网络世界里,又火了一个词——“旅张力”,即旅行的吸引力。在光雾山,这个季节的“旅张力”,红叶是绝对的主角。一片片红叶铺成“亚洲最长红地毯”,邀请全世界来森林里相遇,感受各色秋叶漫布于千山万壑间,映衬在溪河瀑潭里,姹紫嫣红,流光幻彩,将光雾山演绎成人间仙境,撼人心魄。

著名作家梁上泉这样描写光雾山的红叶:

巴山一夜风,木叶映天红。

色比桃花艳,秋如春意浓。

光雾山红叶不只是一种颜色,也不只是一种形状,它由水青冈、三角枫、红翅槭等40多个树种的秋叶组成。主要的红叶树种是“巴山水青冈”,国内稀有、世界罕见。

4000万年前,世界还是一片荒芜时,水青冈开始在光雾山生长,这个被称为“冰川时期活化石”的植物,起源古老,是世界少有、中国独有、巴中特有的珍稀物种。

光雾山生长着3万余亩巴山水青冈,高大挺拔、笔直的躯干直插云天,春夏望去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秋天便给人一种“红地毯铺到云天外”的感觉。

水青冈红得张扬,其他树也不甘落后,散生的三角枫叶子形似鸭掌,红得有个性,让人忍不住驻足近望;河边的红翅槭红得肆意,一阵风吹过,便打着旋儿落到河里开启一段新的旅程;还有那坚决不红的华山松,像一块块绿宝石镶嵌在一片红色中,更衬托出红的浓烈。

光雾山的红叶还有一个特点是次第转红,随着气温不断降低,整个山的树不约而同开始变色,随着叶绿素不断被分解,花青素大量增加,此时,叶子里的水分变少细胞呈酸性,花青素在酸性状态下为红色,则树叶由绿变红。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蓝色、绿色、橙色、红色等多种颜色因树叶的形态层次、树木的品种长势,以及不同海拔高度、温度湿度,红叶呈现的颜色千差万别,一片山林呈现出的色彩也就更加丰富多变,可谓五彩斑斓,绚丽多姿。

光雾山的红叶之所以惊艳,还在于千姿百态的气势和万种风情,红叶在上午、中午、下午一天之中不同的时候,在昨天、今天与明天行进着的时间里,在阳光、雨雾或霜意的天色气候中也会演绎着不同的色彩,把不同样式的红法铺张开去,把不同样式的红法变幻出来,淡红、浅红、深红、朱红、桃红、嫣红、紫红、大红、赤红、褐红……

想要一次看个够是不行的,蜿蜒的焦家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红得自信,陈家山顶看红叶仿佛整个山都燃起来了,大小兰沟看红叶又仿佛上天打翻了燃料桶,红得化不开。金秋十月,正是看红叶的好时节,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山,无论朝哪个方向举起手机,随手一拍都是一幅天然美景。可惜680平方公里的红叶面积太大,今年守候在此处,便会错过众多峰巅谷涧中的红叶,但只要看过一次,明年便还想来看看他处的红妆扮的诗情画意。

光雾山红叶在缭绕的云雾中孕育着热情,在热烈的阳光中积蓄着能量,在风雨中磨炼风骨,澎湃出火一样的激情,尽情释放自己狂热的心潮,将大山演变成一个盛大的节日。

但光雾山的红叶不会太久地红着,红够了就来一场雪,把繁华归还山林,以昂扬的姿态,凛然的气度,全面准备着,积蓄力量承载,向下一个季节攀登。

4 人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米仓山南开始有人类生活,逐渐对路有了探索,著名的米仓古道让光雾山成为历史文化宝库。

米仓道开通于何时?有资料分析,远在三皇五帝时。这条道通于何时,那要看什么时候有人进入川东北。一说伏羲一支是最早进入川东北的;一说炎帝的后代氐人,黄帝的后代羌人,最先活动的范围在川西北地区的松潘高原(也有说青藏高原),后逐步向附近的青海移居,再沿着黄河向内地移动到甘肃陇南徽县一带,再扩张到四川东北地区。

而有文字可考证的是《蜀记》:“武王伐纣,蜀亦从行。”说明在殷末,居于秦巴之南的蜀人就由于战争走向了中原。之后,将古代先民踩踏出来的原始小路,开凿为可供千军万马行进的栈道,其最早记载的也是由于战争,《史记·范雎列传》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作为蜀道的重要组成道路,米仓古道是指秦汉以来翻越米仓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的古道。考察米仓道线路开凿,不得不谈到秦巴山系的地理构造。秦巴大山的北坡陡峭、险峻。其特点就是北扬南伏,北坡陡峭短促,南坡平缓漫长。

如今,光雾山米仓古道段早已被苔藓覆盖,但串起的秦汉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遗址却逐渐留下,蜀门秦关、两河口、大坝关、牟阳故城等为光雾山的自然美景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色彩。

1935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上两号召北上抗日,主力经米仓道等出川通道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后,留下巴山游击队,以光雾山为中心,凭借险峻的林海天险,与敌人斗争长达5年之久,红旗深深插进山林,将这片土地染成红色,光雾山,也成了一片充满红色印迹的革命热土。

历史在这里定格,也在这里续写。在欣赏到光雾山的自然风光之前,游客通常最先看到的是景区大门口的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看完纪念馆,再看光雾山,就会情不自禁感叹,光雾山不仅是自然造化的神奇,亦是历史人文的积淀。当在山间美景中穿行时,不仅能看到岁月的刻度、文化的印迹,也能窥见历史的兴衰与更迭。

古时候,光雾山丰富的物产吸引了打猎的、采药的、砍柴的山民,他们沿着鸟兽的道路踏出了一条生存之道,于是有了古城、古镇。而今,现代科技的力量让光雾山的美景不再“藏深闺”。

上世纪末,光雾山旅游开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余年的精心打造,大量的资金投入,桃园、大坝、十八月潭、小巫峡等一批核心景区逐渐走向成熟,光雾山也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曾经爬上垂直高度超千米的燕子岭,既需要体力也需要耐力,而今,燕子岭客运索道正式投运,将原来2小时的登山时长缩短至5分钟。这条索道的建成破解了交通难题,让光雾山景区燕子岭区域“冬季闭园”成为历史。

过去,受制于交通,很多游客把光雾山当成“歇脚点”,过夜率极低。为此,光雾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背二歌》与米仓古道结合,推出行浸式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填补了巴中夜游市场空白,让景区过夜游客增长率逐年攀升。

人在改造景区,但也遵守着“青山不改长青色”的约定,守护好眼前的这片自然山林,保护好光雾山的原始面貌形态、植被生态,让它们始终葱茏苍翠、生机勃发。

浩渺的宇宙中,光雾山稳重而沉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也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每一座山峰都独特,它们或峻峭,或平缓,但都在默默守护着脚下的一切。

行走在这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教诲,既在山巅之上俯瞰世界,也在河畔聆听水声,亦在山间赏花,千百年来,我们和光雾山和谐共处,如今,我们逃离城市,让心灵在这片山水之间找到归宿。

山水之美,在景更在情。欣赏光雾山,不必纠结到底是春天去看悬崖春色,还是夏天去戏水避暑,也不必只看秋天的红叶,银装素裹的冬季更加壮观……光雾山的景色每天每时每刻都是新的,今天看的红叶,明天未必还在,今年没赏到杜鹃,明年或许开得更艳。

但光雾山,永远在等你!(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欢 吴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