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政策解读
一、背景和意义
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60号)是司法部于2000年3月发布施行的,对于健全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诚信规范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发展,原办法有些规定已经不符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发展实际,也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基层法律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不相适应,有必要作出修改。
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司法部对原有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丰富、更高水平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基层法律服务所组织形式,完善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制度,加强了基层法律服务执业监管,对于新时代坚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正确发展方向,提升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具体内容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执业核准共8条,围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执业审查、执业变更、执业注销等方面作出规定。
(一)执业登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颁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的,应当填写申请执业登记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1.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学历证书和考试合格证明,或者第七条规定的资格证书;
2.基层法律服务所对申请人实习表现的鉴定意见,或者具有二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的证明;
3.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请人的证明;
4.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二)执业审查。申请执业核准材料,由拟聘用申请人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提交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由其出具审查意见后报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或者由拟聘用申请人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报所在地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审核。执业核准机关应当自决定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核,作出准予执业核准或者不准予执业核准的书面决定。不准予执业核准的,应当在决定中说明理由。
对准予执业核准的申请人,由执业核准机关颁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申请人对不准予执业核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司法部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执业核准的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作出不准予执业核准的决定:
1.具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2.曾因严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被基层法律服务所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
3.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或者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限未满的;
4.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律师资格、公证员资格并已在律师事务所或者公证机构执业的。
符合本办法第六条或者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在教育科研部门工作、民营企业工作或者务农的人员,经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可以兼职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但在教育科研部门工作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不得兼职的除外。申请兼职基层法律服务者执业核准,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
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兼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人数,不得超过专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人数。
(三)执业变更。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变更执业机构的,持与原执业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解除聘用关系、劳动关系的证明和拟变更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同意接收的证明,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申请更换《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得变更执业机构:
1.本人承办的业务或者工作交接手续尚未办结;
2.本人与所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尚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3.本人有正在接受调查处理的违反执业纪律的行为。
(四)执业注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执业核准机关注销并收回《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1.因严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被基层法律服务所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
2.因与基层法律服务所解除聘用合同、劳动合同或者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被注销,在六个月内未被其他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的;
3.因本人申请注销的;
4.因其他原因停止执业的。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妥善保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不得伪造、涂改、抵押、出借、出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遗失或者损坏无法使用的,持证人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办理补发或更换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