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滩镇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石滩镇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御,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石滩镇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防御的分析
石滩镇地质结构复杂,主要受阴雨、强降雨影响,诱发山洪、地裂、地陷、山体滑坡,发生高峰期为6-10月,重点是7-8月。
一、全镇地质灾害现状及2024年地质灾害概况
(一)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类型
我镇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高发区,地质灾害多以滑坡、崩塌为主。境内地质灾害规模大小不等,以中、小型为主,数量较多,危害较大。截止2024年3月底,我镇共排查出地质灾害点4处,其中雪花寺村6社学堂子滑坡1处,威胁3户18人,在家1户2人,雪花社区街道崩塌1处,86户312人,在家25户75人,狮尔寨村周家河崩塌1处,威胁14户51人,在家1户2人,狮尔寨村大垭庙滑坡1处,威胁3户18人,在家1户2人,铺垭庙村山洪灾害危险区1处,威胁12户42人,在家4户12人。
(二)影响地质灾害发育因素分析
我镇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较复杂,岩层倾角大多在0°-20°范围内,且第四系崩坡积物发育频繁,是构成滑坡和崩塌的主要物质成份。在汛期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或遇突发性暴雨,岩层倾角大于10°的顺向坡和地形坡度大于20°的坡体,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威胁主要对象
根据专业地质作业单位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全镇地质灾害重点威胁的主要对象:雪花寺村学堂子滑坡地质灾害点,威胁3户18人,潜在经济损失约60万元;雪花寺社区街道崩塌地质灾害点,威胁86户312人,潜在经济损失约300万元;狮尔寨村周家河崩塌地质灾害点,威胁14户51人,潜在经济损失约100万元;狮尔寨村大垭庙滑坡地质灾害点,威胁3户18人,潜在经济损失约60万元;铺垭庙村山洪灾害危险区1处,威胁12户42人,潜在经济损失150万元。
二、 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 重点防治时期
我镇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的影响十分明显,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汛期,当降雨时间较长并伴有连续大暴雨时,各类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将明显增多,并表现较强的同发性和滞后性。因此,我镇地质灾害防治要以6月-10月中旬为重点防范期。
(二) 重点防范的区域、对象
1.地质灾害重点隐患防治区。一是纳入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的雪花寺社区街道崩塌、雪花寺村学堂子滑坡、狮尔寨村周家河崩塌、狮尔寨村大垭庙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文星阁村水井湾滑坡;二是集镇、各村学校、石滩镇九义校、石滩镇卫生院等人口密集区。
2.工程建设区域。涉及山体开挖、地下空间开发、切坡建房与开山修路等形成的人工边坡等在建工程地段,如聚居点建设、民房修建、公路建设等在建设施建设,深挖高填现象多,岩土扰动强度大,对周边地质环境动态影像较大,需要加强动态监测,重点防范。
3.其他区域。河道两侧、水库周边易发生滑坡,我镇境内的火地沟水库、唐家咀水库、应高度重视。
三、 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强化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全面增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完善防灾各项机制,健全镇、村、组、户四级群测群防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各村(社区)对每处隐患点要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人,落实“两卡一预案”(即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以及防、抢、撤应急预案),设立警示标牌。
2.全面排查、巡查、核查地质灾害隐患。各村(社区)、镇级各单位要加大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力度,不留盲区死角,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灾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始终贯穿汛期防灾减灾工作。
3.加大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建立健全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重点加强农村山区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配备必需的预警设备,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
4.做好隐患点动态管理工作。各村(社区)要把已知隐患点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彻底摸清情况,及时申报新的隐患点;对已进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已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已趋于稳定的隐患点,经专业地勘单位认定后,要立即开展群测群防隐患点的销号工作。
(二)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石滩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负责组织领导、督导协调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全镇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2.积极落实工程防治措施。镇级相关单位要逗硬落实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重大建设项目在落实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评估确认可能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项目,必须同步规划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并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建设项目同步投入使用。要加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根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情况,积极对接争取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应急排危项目,并严格资金管理、加快项目实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对人工切坡、开挖等非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各村(社区)要督促责任人组织治理并承担治理费用。
3.加强管理信息网络建设。连接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气象预报等网络,形成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传递、查询、评价和决策发布于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合上级主管单位完成镇、村两级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三)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1.落实应急管理和技术支撑。加强镇、村、社地质灾害应急机构建设,保证相应数量的防治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通信和专业设备。
2.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各村(社区)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大力支持和推进镇、村地质灾害监测、巡查、预警、转移避险等应急能力建设,鼓励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成立自救互救队伍,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不少于1次。
3.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各村(社区)要按照《石滩镇2024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切实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要快速高效做好人员搜救、灾情调查、险情分析、次生地质灾害防范等应急处置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医疗和心理救助,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
(一)落实经费,保障工作。
镇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和演练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预防、监测、演练、应急处置、群测群防补助、移民搬迁和治理等工作,以及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活动。
(二)检查到位,强化值守。
各(社区)镇级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检查,汛期地质灾害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预防措施落到实处。特别是对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要责成责任单位迅速落实防治措施。要建立和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专人职守的值班制度,在8小时工作外和节假日均要安排值班值守。
(三)面向群众,广泛宣传。
各村(社区)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利用各种会议、广播、展板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四)多方联动,协同应对。
镇综合执法办要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做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加强与应急、交通、水务、民政等职能办公室的协作,形成地质灾害防治的强大合力,提高防灾减灾效果。
附件:1.石滩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docx